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装修指南/行业动态/列表

行业还需规范 | 家居网购虽好遇三大难题

上周,以目前市场中热议的“家居网购”为背景,通过实际体验、市场调查及与业内人士交流等方式,为消费者总结出“难以自行组装、怕坏只能自提和图片难免失真”三大家居网购难题。

其实,面对上述难题,消费者只要稍加留心便有规避的可能,但如果购买隐患出在产品质量本身,那消费者可能无力判断又防不胜防了。低价买来的产品有可能是以次充好,库存、尾货当成正价产品销售,仿冒产品改头换面身价攀升等等。本周,业内人士继续爆料,为您揭开网购家居产品可能存在的潜在隐患。

潜在隐患一:大力度“促销货” 实为过季产品

表现形式:网店中的家居小件或配饰产品动辄打出两三折促销价,并声称虽为回馈老客户才将价格压低,但折扣限时、先买先得。

只要未入屋使用,家居类产品几乎无“过期”一说,如果非要给它们加个期限,“流行到期”恐怕就是最大的销售“杀手”。风格、材料、款式、色彩,只要这些与当下流行元素脱了节,多数家居配搭类产品的市场购买力度就会快速下降,价格也会越压越低。实体店中自然不能少了“追流行”的货物,已然花钱进了却没卖出去的“退流行”产品也不能撒手不理。因此,利用相对成本较低的网店,先找些配搭好的照片充效果,再将这些过季产品进行大力度促销,虽赚得少了点也比压箱底强。

可见,作为买家绝对不能上了“大力度促销”的当,软装配饰本就是为了给家中加分用的,如买了“退流行”产品岂不是得不偿失。

潜在隐患二:尾货重新包装 直接上线

表现形式:一件像模像样的欧美家具,虽然隶属不同品牌,但看上去大同小异,最主要的是网上产品的售价要比实体品牌店中低30%左右,好像挺划算。

对于专业人士而言,“尾货”是个中性词,并不一定就是“次货”的代名词;而对于普通买家而言,“尾货”产品的质量是否能与其售价成正比才是最大的问题。据笔者了解,家具尾货或为销售遇阻囤积的货物,或为因质量问题被退回的产品,如果买到的是前者就没问题,但如果买到的是后者就吃了大亏。

尤其曾作为出口之用的欧美大件家具,如被退回多为质量或环保不达标,而工厂又已然大批量生产,所以只得以“家具尾货”或“出口转内销”为名含糊带过,并压低价格“线上销售”以求尽快将货物出手。另外,笔者还了解到,市场中有不少“尾货买手”,他们手中拥有多家长期为国外家具做代工的国内厂家资源,并定期从这些厂里收取由于质量不达标被退回的“尾货”,经过二次包装进行网上销售,定价虽比实体店低30%—40%,但所获取的利润反而高于实体店。对此,无经验的消费者几乎防不胜防。

潜在隐患三:仿冒产品低价出售 环保成问题

表现形式:家居网店中有一部分产品价格介于几百元到一千元之间,与某些大品牌动辄上千的家具貌似“兄妹”,他们声称自己是原创产品,重质不重价,市场中找不出完全一样的,而消费者被这些说法搞得晕头转向。

在某名牌家居店中看上的家具开价就要三四千元,虽然并非买不起但仍觉得有点下不了狠心,面对许多消费者如此的购买心理,网络商家想出了应对“妙计”:先在各家居品牌店中寻找当季热销产品类型,然后从相熟家具生产厂家处低价批量进货并对花样和颜色等地方进行细微改动,以避开“纯抄袭”之嫌,最后拍照整理搬上自己的网购平台。

据了解,目前这种“借模仿促销售,将工厂货改头换面”的商家不在少数,而消费者也由于的确能花较少的钱买到与名牌货类似的家具而乐在其中。不过仔细算来,这些“冒牌”家具是否具有含金量、是否用得住都成问题。另外,如果赶上劣质的材料、粗糙的加工工艺以及环保不达标等,就等于你请回了一个“无形杀手”。因此,仿冒是不是伪劣,你还得仔细辨别。

潜在隐患四:家居网店定价随意 消费者比价无门

表现形式:逛过家具实体店再逛家具网店不难发现,在实体店中看上的东西只要记住材质、样式,到其他品牌店中比比价就知道值不值得买了;但在网店里看上的东西,或者材质同样式不同,或者样式同材质不同,反正想比比价可谓难上加难。

“在网店看上的多数家具产品,你几乎没地方比价去。”业内人士的话道出了家居网络营销最大的特点,也为消费隐患又添了一笔。同一区域品牌实体店租金、基本开销、销售人员多寡等成本状态还可有个对比参考,但严格说来,虽然没了实体店开销和过多销售,但由于选材、加工工艺及产品附加成本各不相同,各家网店的实际运营成本反而难作比较,因此产品售价也不在一个基准线上。另外,无实物做比对,普通消费者又难分材质真伪,再加上产品在外观或颜色上做些微调,更导致无论横向还是纵向都“比价无门”的现象发生。这是家居网购最大的价格隐患,却也是许多消费者最易忽略的地方,如果你一心只图方便,不管价格与质量,那请一定做好“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