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装修指南/行业资讯/列表

这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 | 阿那亚社群现象深度对话|“我知道

阿那亚社群一直在不停生长,这种生长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大,而是在精神内涵层面的成长。经过近两年的发展,阿那亚社群不仅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同时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群精神。

这种社群精神的内核是什么?外延有哪些?如何在公共生活实践中生根发芽,并形成共同意识?《ARANYA》杂志就社群话题邀请天行九州集团总裁马寅先生和智璞文华品牌咨询顾问机构合伙人孙展先生进行系列对谈。

本文同步刊发在《ARANYA》八期刊物中,该刊现已入市,在社区各公共场所均可免费取阅。

阿那亚社群现象深度对话|“我知道,这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
阿那亚社群现象深度对话|“我知道,这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 第2张
阿那亚社群现象深度对话|“我知道,这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 第3张

孙展:距离上次对谈又过了好几个月,阿那亚社群发生了不少变化。

马寅:是的,新加入的人更多了,群也更多了。但最主要的变化还是在心态。

大家对社群从陌生到了解,从拘谨到熟悉,参与讨论的人越来越多,话题也更广泛。过去有些不敢讲,不好说的话,现在可以直接说出来,讲出来。哪怕意见不同,有批评,有争论,都没有任何问题。

争论完,辩论完,接着一起有说有笑,这是一种放松的心态,是在熟人、朋友间才有的底气,阿那亚社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气场和文化。

阿那亚社群现象深度对话|“我知道,这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 第4张

孙展:你说的这种底气很重要,这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信心。上次对谈中你提到,阿那亚是个“海边的情感共同体”,这种底气和信心,其实也是对这种共同体的认可和强化。

马寅:说到共同体,这是复杂的概念。但就阿那亚来说,这个共同体有三个指向:共同的文化认同、共同的价值取向以及共同的精神追求。价值观相似才能聚合,精神和理念相近才能展开共同的生活。

以此为基础,大家结成一种新型的亲密关系,不同于传统以血缘和家族为连接的熟人社会,这种新型关系主要以情感、道德和精神为纽带。所以说,作为共同体的阿那亚,不仅仅是个情感共同体,也同样是个道德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我认为,这也是阿那亚向前发展的基础。

无论是阿那亚社区,还是阿那亚社群,都是这个共同体理念的承载。大家以此开展有价值、有意义、有归属的社群生活,展开相互依存、互惠与互利的社区生活,这些其实都是在探索和实践一种新型公共生活的可能。

阿那亚社群现象深度对话|“我知道,这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 第5张

孙展:共同体的理念很美好,但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实施起来恐怕并不容易,阿那亚并非真空,肯定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马寅:你说的很有道理。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坚持一种理念并非易事。

过去阿那亚名气没有那么大,来到社区的主要是业主,人员单纯,环境单纯,遇到的问题也单纯。现在社区规模扩大,名气越来越大,访客、游客、租客增多,一些过去没想到、没预见的问题就会增多。

比如说我们的业主食堂,就餐时少了一份宁静,多了一些喧哗,比如社区环境,随手丢弃垃圾,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有所增多,再比如参加公共活动,一些不遵守基本礼仪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放在外界大环境中,可能并不算什么事,甚至不会有人关心,但在阿那亚的小环境中,由于对比强烈,就会非常刺眼。

这些现象虽然比例不高,而且大部分还是发生在人流量比较高的时段,但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多次的讨论。

让我们团队感到欣慰的是,在阿那亚发展的全过程中,每当遇到新问题时,业主们并非一味的指责和抱怨,而是能够客观理性的,以家人的心态指出问题。

社区中,业主们看到了这些现象会主动去劝阻,社群里,大家一起积极探讨并去想办法解决。这其实就是共同体的意识在发挥作用——在阿那亚,没有高高在上指手画脚的人,也没有事不关己袖手旁观的人,社区是大家的,遇到问题也是大家一起去面对,去解决。

每经历过这些讨论,都会带给管理团队新的启迪,寻找到新的办法。比如说,我们最近就制定了《阿那亚访客守则》,在这个守则中,更明确的表达了欢迎朋友们来到阿那亚体验这个海边乌托邦小镇的魅力,但一定要规范自身的行为,否则园区就有权利不再提供相应的服务。

这个守则的制定,也是根据大家看到的一些现象,有针对性的进行细化、讨论并完善的。此外,也是根据业主们的建议,我们还会增加更多的公共设施,完善园区相应的导视和指引。

经历了这些之后,也让我对阿那亚的未来越来越有信心。公共道德的养成,靠过去那种自上而下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而从小事、从身边事开始达成共识,才能深入人心,最终才能形成所有人认可并遵守的规范,这才是道德共同体的真正内涵。

同时,这个共同体,一定不是养在无菌室里的花朵。社会大环境如此,完全靠封闭、靠堵塞,是防不住、堵不住的。这个共同体也并非先天就高人一等,具有道德优越感。我们都是环境的产物,当下中国社会,确实处于价值观混乱、道德与规则意识淡漠的状态,我们所有人身上,或多或少会带着环境的印记,有自身的局限性。

但我想说明的是,我们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下定决心,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让自己更文明,具有更多公共意识和公民精神,坐言起行,去影响更多的人,去改变我们的现状。我坚信,只有大家的公共意识、公共道德一同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才会水涨船高,阿那亚的小环境才能够更有保障。

当然,阿那亚作为一个带有先锋性、实验性的新型社区,在公共道德和公共生活层面多探索一步,先形成一个良好的小环境,让所有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感同身受,受到熏陶和洗礼,这也是阿那亚的担当所在。

要想做中国未来美好生活方式的探索者,成就一个兼具桃花源和乌托邦气质的高品质生活社区,面临挑战是不可避免的,遇到波折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有共同的理念、共同的使命、共同的担当,我们这些海边的居民们是担得起这份责任的。

阿那亚社群现象深度对话|“我知道,这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 第6张

孙展:你谈到阿那亚是个探索过程,这方面可否详细介绍?

马寅:我只能说阿那亚的探索是动态的,每时每刻都不一样,挑战就在当下,未来却无法预测,只有尽全力解决好眼前的事,才有可能创造全新的未来。

以阿那亚转型初期来说,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商业模式、品牌、客户重新定位,这些更偏重于企业层面。而随着阿那亚重新出发,一步步获得客户的喜爱和市场的认可,如今面对的挑战主要是社区营造和社群运营,这些更偏重于社会层面。

企业层面的问题,是自我超越的事,主要是我们内部团队和合作伙伴共同来解决。而涉及到社会层面的探索,一定是我们和业主们一起进行。

比如说,我们去年成立了慈善义工群,业主们一起倡议早起去海边捡拾垃圾。这个自发活动很感人,也很有号召力,充分说明了业主们的道德水准。

而到了今年,我们在大家的呼吁下,又开放了马场和图书馆的义工岗位。这些岗位接受孩子们的报名,孩子们通过义务喂马、义务给图书馆打扫卫生、整理图书,从小就培养出一种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也很早就融入公共生活,我认为,这就是最好的教育形式。

过去我们把道德口号印在书本上,小孩子即便背诵得滚瓜烂熟也无济于事,而现在身体力行,一定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深刻的影响。未来,阿那亚还会增加更多的义工岗位,适合不同年龄阶层的居民,使得服务邻里、服务社区成为一件深入人心的日常行为。

再比如涉及到社群议事方面的探索,过去我们遇到社区中的一些公共事务,都会拿到社群中去探讨,大家在社区中遇到了实际问题,也会在社群中群策群力去解决,这种社群议事形成了很好的氛围和传统。

最近,根据社区发展的需要,我们还增加了线下议事的一些方式,比如每个月邀请邻居们和服务团队一起商议,共同改进社区的管理,这样就能够让大家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可以一起参与到社区未来的发展规划之中。

这些探索,都是针对社区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知道,这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好在都得到了业主们的包容理解和支持,大家都抱着共同参与、共同面对的心态,我相信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克服、不能解决的。

孙展:可能和我出身于记者的职业经历有关,我看待事物总是忧患意识多一些,疑问多一些。就目前来看,社区的居民和社群成员对阿那亚的价值体系和观念非常认可,但随着社群和社区规模的扩大,这种理念和价值观会不会就稀释掉了?

马寅:说到价值观稀释,如果社群规模扩展过快,确实会出现这方面的隐忧。但通过这两年的实践,又让我觉得这不会是大问题。价值观不是喊出来的,而是践行出来的。遇到挑战,遇到困难,遇到挫折,依然坚信自己的理念,坚持自己的选择,这才是真正的价值观,否则不过是说给外人的口号而已。

营造社区、打造社群的过程,也是大家一起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过程,经历过这些,大家有了更深的情感联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成了更多的默契和共识,形成了共同的记忆,这些都是在强化我们的理念和价值观。

如今,被阿那亚的理念和主张吸引而来的人越来越多,从这个意义上讲,选择阿那亚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购房人”,更是理念相近,性情相合的“同路人”,这也是我对社区未来充满信心的原因。

孙展:据我所知,目前不少开发企业也在借鉴阿那亚社群的做法,建立了自己的社群,但运营好的并不多,要么就是运作一段时间后偃旗息鼓,要么就是活跃度不高,进退两难,阿那亚社群的这种活跃度是如何保持下来的?

马寅:首先我先澄清一个概念,建群和建社群是两回事。建群是个技术层面的事情,只要有手机,有社交软件,建立一个群是分分钟就可以实现的。但建社群却不一样,社群要有共同的目标,有志同道合的成员,有共同认可的理念和价值观,这些要素缺一不可。很多社群运营者把建群和建社群混为一谈,认为只要在社交软件上搭建了平台,大家就能自我活跃起来,这当然不现实。

我之前曾说过,阿那亚社群是共建出来的,离开了业主的积极参与,单靠阿那亚团队本身也一样不生效。阿那亚早期的社群成员,是最早了解阿那亚、认可阿那亚理念的业主。在阿那亚设施配套都不完善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说是在一片荒沙之上,他们抱着极大的信任选择了阿那亚,大家决心一起来建设这个海边的乌托邦,一起践行人生可以更美的理念。他们是阿那亚社群最早的内核,也是阿那亚社群的底色。

是他们的信任、包容和谅解,支持阿那亚一直走到今天。我至今对他们满怀敬意,心存感激。也正是有了这个坚实的内核,阿那亚社群才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像波纹一样,越扩越远。

所以说,阿那亚社群一直能保持这么高的活跃度,和阿那亚倡导的理念有关,和阿那亚遇到的人有关,和大家共同的经历、共同的记忆有关。人生不过相遇之美,这说的就是阿那亚的社群起点。

孙展:我记得,费孝通先生晚年曾经谈到,“社会要美好,必须有秩序”。他当时讲了三种秩序:一是生态秩序,是说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社会秩序,是说人与财富分配的关系;第三,也是他强调的重点,是心态秩序,也就是人与人之间,以怎样的心态相处的问题。

他给出的路径是十六个字,也就是从“各美其美”,到“美人之美”,再到“美美与共”,最后到达“天下大同”。其实,一个美好社区的实现,也是异曲同工,同样也离不开这三个层面的秩序。

马寅:我没有研究过社会学,对这个方面不是太了解,但我觉得费老的观察非常敏锐,道出了美好社区的关键性因素,那就是身心都要安顿。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过去很多从业者做项目,做产品,主要的着力点是物质层面,物理层面。大家把价值创造最大化的方向,放在了平面、立面,大理石石材等等这些物质层面上,由于缺乏想象力,认为价值创造只有这种方式,只有一种路径,这其实是对人的贬低和物化。

人的需求是多维度的,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的困境是全方位的身心困境,身的困境是对高品质日常的需求,而心的困境则是对情感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所以无论是美好社区也好,美好生活也好,不解决身心困境的问题,不弄清人的多维的需求,是无法实现的。

具体到阿那亚来说,在产品层面,我的确下了功夫,请了很好的设计师去设计,同时也找了很好的工程方来实施。当然,就产品来说,一定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每个人的审美不一样,需求不一样,大家对此的喜好肯定会不一样。

而对于阿那亚的服务体系、社群运营和社区营造,我投入的精力更多,因为这些更关乎情感,关乎精神,是为了解决心的困境,这些需求是共性的。

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正是通过社群,阿那亚业主之间的交往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由过去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变成了日渐熟悉的亲密邻里。邻里间互动的增加,也改变了整个社区的形态和氛围。

很多邻居,都是从线上,从社群中,一步步熟络起来,进而在线下串门、聚会。一些邻居们,还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成立了新的社群。比如阿那亚的孤独诗社,就是因为一些邻居有朗诵诗歌的共同爱好而自发组织起来,不但经常聚会切磋技艺,还一起聘请专业的老师来辅导,大家共同提高,我认为这就是费老所说的“美美与共”的心态。

孙展:你在营造阿那亚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其他地方的社区经验做借鉴?

马寅:前些年,出门旅行考察,确实在不同地方都见过很好的社区。当时也有念头,要是能够在国内复制就好了。但这两年,想法有了很大不同,这跟我对社区的理解变化有关。

其实,过去在地产行业,照搬的案例屡见不鲜。看看那时的地产广告就知道了,动辄表明以国外某个著名社区为蓝本,设计照抄,建筑风格照抄,规划布局照抄,甚至连案名都照抄。但几年下来,真正能做成的又有几个?大多数成了不伦不类的怪胎。

现如今,即便在外看到再好的案例,再好的经验,我也保留一份审慎的态度。因为,社区终究是个有机体,依赖于当地的地理条件、人文环境、历史积淀。好社区一定是根植于本土,是自我生长起来的,这期间必定经历了漫长的自我演化过程。

比如,前不久去台湾,那里的志工文化就非常发达。志工组织深入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台湾社区营造中的一道靓丽风景,这也是和当地佛教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

而在日本,我也看到过艺术与社区的有机结合,这就和当地艺术家聚集有关。此外日本人在公共场合中的秩序感也给我留有深刻印象,这就和日本民族的“耻感文化”,从小养成的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习惯特点有莫大的关系。

再比如在美国,那里的小镇文化就非常强大。过去大家理解美国,都是看到它个人主义、自我奋斗的一面,而它的另一面,其实是各具特色的小镇文化。这些小镇的居民们,淳朴、天真、善良,今天刚刚搬新家,可能第二天邻居就带着礼物上门拜访了,这就是美国深受社群主义影响的一面。

明白了社区生成的深层逻辑,在建设阿那亚的过程中,我告诫自己,需要更多一些耐心。阿那亚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传统,现在才刚刚起步,一切还需慢慢培养。

今年夏天,阿那亚举办了几十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涉及艺术、儿童、运动、生活四大主题。这些活动深受业主们欢迎,这只是阿那亚精神生活的开端,在接下来的秋天,我们还会筹办第一届阿那亚小镇生活节,并希望将这个生活节固定下来,在每年秋天的特定日子举办,成为一年一度社区居民自己的嘉年华。

我看过那些优秀社区之后,也明白了其中的一些共性,那就是根植于内心的社区理念、和谐友善的邻里关系、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阿那亚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接下来只要大方向对,就全情投入向前走,静静等待时间的回报。

孙展:的确,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阿那亚也需要一个成长过程。从目前来看,阿那亚的成长速度的确非常快,转型短短三年的时间,已经做出了不少令人瞩目的事情,你认为这种成长瓶颈在什么地方?

马寅:阿那亚成长速度的确不算慢,但我也一直告诫团队,我们个人的成长,都要跟上阿那亚的成长,否则就会出现瓶颈,出现天花板。现在阿那亚发展最大的瓶颈,还是在于团队自身的成长性,也包括我自身的成长性。

针对于此,管理层也会不断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这种投入,不仅是资金的投入,也包括加大培训机会,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此外,为了快速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阿那亚也在和一些高水平的专业机构合作。

比如我们即将开业的3F酒店公寓,就是和国内最好的精品酒店管理团队合作。当然,我们的业主,也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因为阿那亚,我们多出了很多向他们学习求教的机会,这也是阿那亚与众不同、得天独厚的条件。

最后,我想说的是,阿那亚还是一个很稚嫩的事物,一个新生的品牌。它的成长,没有太多现成的经验可照搬,发展过程中,肯定不会永远是一帆风顺、水到渠成。经历挫折、纠结,出现瓶颈、困顿,都属于正常。对此,我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面对未来不可预知的各种挑战,我和团队,时刻准备着,迎难而上。唯有真诚面对挑战,成长才能来得更快些。